[問天問大地] 太遲

算過紫微斗數以後,我才算認清了自己是個命運極其平庸的人。

在那以前,妳可能還會想,這可能只是一時運氣不好。然後也會如同某些人以為,命運可以被改變,不論靠自力、或神秘法則。不過,假使妳開始相信命運是門科學,從尊重科學的角度來說,妳也該相信命運如同數學,它是真理顛撲不破,不得篡改。

「所謂命好是如何體現的?一個平凡的木匠過著簡單無憂的生活算是命好的一種體現嗎?」剛剛算完紫微斗數那陣子,我如同一個收到考卷分數但滿心不服的考生。

大哥嘆了口氣,眯眼看著我:「命運好與不好,看的不是絕對所得,而是投資回報率。假使兩個人的絕對所得一樣,付出比較少的人就是命運較好的那一個啊。」

誠然,接受命運比認識命運難太多了。一旦認識了自己的命運,就要花上一生力氣與之共處。

「您會不會有過一種念頭,就是當您了解了命運,知道有些事情無論怎麼努力也不會有更好結果,便會疑惑人生既然如此,還有什麼活下去的必要?」

「活著不是為了一定要達到某種目的,那只是一種執念。活著本身是一定有意義的,問題是往往到你了悟的時候,事已太遲。」

[問天問大地] 偶然下車

「妳先前介紹的那個紫微斗數老師很好笑,他說他現在沒有信心再給別人算命了。」

「他有說原因嗎?」

「我猜⋯⋯他應該是看不透,人命敵不過天運。學這門就是如此,突然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了。」

台灣朋友傳來訊息,然後我,就如同那個在咖啡館得知與C大哥不會再見的夜晚一樣,紅了眼眶。又一個來渡你的人離開了,他不過是完成了使命而已——每當這樣安慰自己,不見得不會更傷心。

兩年前與老師第一次見面的夏夜,我們在長談六個小時以後,坐在素食館吃蕃茄麵,他說起了自己的往事,那一刻我眼前呈現的是,一個給別人命運解惑的人,對自己的命運依然充滿了不解。

臨別前,我問老師:「既然說,在世間輪迴的靈魂有新有舊,那麼每個新靈魂是如何源起的?」

「宇宙是一個巨大的虛妄,每個新靈魂源於宇宙的起心動念。但妳不要忘記,一個新靈魂的誕生,也意味著另一個靈魂的隕落。」

那天與老師告別以後,走在晚風習習的大安區巷弄,我一身輕盈如坐飛氈。使我感到輕鬆的不是他給我帶來任何命運裡的好消息,相反地,他把我命運裡的殘酷抽絲剝繭,直白坦蕩地推到了我面前:「妳這一生皆是浪裡行舟,最忌諱的就是『忌』這個字本身所包含的——自『己』的『心』。尋求內心的安定與自信,看破、放下,就是妳一生最大的功課。」

回首這一切,老師如同偶然下車的人,不管別人多麼不捨這如同啓明星一般的緣份,他終於還是到站了。那個夏夜裡他說過的話,重新鋪展開來,會不會也可以是,若相信世間守恆,有愛幻滅,就有愛生起?

[問天問大地] 一念之間

「既然紫微斗數是用生辰八字來排盤解讀,那麼,八字相同的兩個人,命盤自然也一樣,難道他們彼此的命運也完全一樣嗎?」

與紫微斗數老師初次見面,我問了許多諸如此類的邏輯問題。

老師從老花鏡之上看我一眼,娓娓道:「命運包含兩個概念,先有『命』再有『運』,命是先天、運是後天,先天不能改,後天則充滿變數,兩者交互,幻化出無限可能。因此兩個人哪怕八字相同,經過先天與後天的排列組合,命運也完全不一樣了。」

「照這麼說,之前您說『命運不能改』的說法也是不完全準確的囉?」

老師笑了:「命運之中大概有5%的事情能改變。」

「這麼少⋯⋯改變了有差嗎?」我止不住失望。

「你可以把命運想像成一座100層的高樓,住在越高樓層的人、代表命運越好。假使說,你住在55樓,而且你會一輩子住在55樓,這是命運中不能改變的部分。但是,這55樓,有地板到天花板之間的距離差,有可以自我設定的室內佈局,還有因為朝向改變而換來的不同風景,這就是那可以改變的5%。」

「那麼,」我感到些許豁然開朗,「怎樣才能把握這5%的改變?」

「沒有訣竅可言,」老師眯眯笑著,「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在每個分岔路,不要想太多。為什麼?想太多,意味著不斷重回命運的慣性裡,繼續那95%不可改變的部分;唯一突破它的可能,便是在那一瞬間,順從一念之間的內在衝動。」

****

這是 #問天問大地 系列之中,我最期待的一篇,卻足足用了兩個多月,數度提筆數度擱淺。當中有來自幾個人的智慧,出於刻畫的需要,我試圖把它全部加諸於一位老師身上,導致行文如牛負重。不過,時候到了,文字好像自然也到了。

至於這些智慧的出處,是幾位台灣的老師、友人,他們在生活表象上都是普通人,在智慧上則極其超凡脫俗。這也是為何我總在台灣流連忘返,與他們對話,珍藏那些足用一生的醍醐之言。令人困惑的是,我在香港一直沒有遇到這樣的人,這大概是我對這座城市最深層的失望。

[問天問大地] 加水

初次與紫微斗數老師見面,他問:妳為什麼相信有命運?

這讓人有點措手不及——很多人初次算命,大概總有點病急投醫的意味,至於相不相信,像是另一回事。但若不誠心相信命運存在,算了意義又何在?

對於這個正本溯源的哲學提問,我摸索著回憶起從前在學習上,我一直拔尖,除了努力,也彷彿比一般人更掌握竅門,關鍵考試從不失手。我忘不掉中學時期某次考試,同桌男生拿到比我低很多的分數,偷偷抹了淚——「他跟我一樣努力,甚至可能比我更努力,但彷彿我們就是不在一個起跑線上⋯⋯天賦、智力,科學上的解釋是基因,是隨機排列組合,但憑什麼賜給了這個人而不是那個人?這可能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與後天努力無關的冥冥中的存在。」

老師看著我沒有說話,彷彿還滿意這個答案。

「可是,」我追問,「如果算命後發現自己拿到的人生劇本很爛,可能會心有罣礙或不甘,不知道要怎麼演下去?」

「了解劇本就是讓妳明白,在妳的命運格局裡,哪些人生場域容易徒勞無功,哪些則事半功倍。因此不要再讓普世規則指引妳,比如所有人告訴女人結婚生子是理所應當,可是假若她命中註定沒有好姻緣,卻還一直往這方面用力,終究只是反覆落空。知命、認命,就是要在福份不足的地方看淡、放下,把精力花在比較有福份的事情上面。紫微裡說的十二宮,父母宮、夫妻宮、官祿宮、財帛宮、福德宮⋯⋯如同十二個裝水的杯子,有的水比較滿,有的比較缺。所謂的天才、人生勝利組之所以被看見、被羨慕,不過是他們選擇了比較滿的杯子繼續加水,水便滿溢出來罷了。」

[問天問大地] 熟讀劇本

初次到台北拜訪紫微斗數老師,我們足足聊了六小時,一杯接一杯地續茶、上了數不清次數的廁所,與其說在談玄學,更像是在談哲學。

甫坐下,老師問我:「妳對自己的命運了解有多少?」

我:「應該有八九成吧。」

老師:「我們稍後來驗證一下。有些話我要說在前頭,人的痛苦大部份時候並非來自命運不好,而是來自認知與命運之間的落差,具體來說就是——命好的人不知道自己好,命苦的人不知道自己苦。」

我:「誠如您所說,命運不能改,那麼命運好的人通過算命知道自己命好固然高興,命運不好的人知道了自己命不好,又該如何是好?」

老師:「命是你的修行功課表。就像一個演員要熟讀劇本,了解命運就是一個人生而為人的自知之明。」

[問天問大地] 命運三部曲

兩年前,我去台北拜訪一位紫微斗數老師。那是我第一次正兒八經算命,很是忐忑。還記得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:「既然妳來見我,說明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有命運的存在。妳要明白,我跟其他算命老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,我無法幫人改變命運,既然命運是命定(written)的,怎能隨隨便便改變呢?我的工作是幫助妳知命,接下來兩個步驟,要靠妳自己去完成——認命,以及活出自己的命運。」

坦白說,「活出命運」這件事太抽象了,就如同問我「珍惜」具體是個什麼東西,它聽起來如此濫俗,讓我感到困惑,不曉得那些行為叫不叫作珍惜,珍惜了又有什麼用。

兩年過去了,穿過無數暗巷和幽谷,竊以為自己大概已經知命認命,但一直苦惱「活出命運」到底是個什麼鬼?一個出奇普通的清晨,答案好像突然就跑到了腦海裡:讓你的慾望和命運相匹配。

****

追問命運有好些年了,可能到了差不多年紀、遇到足夠多的困惑,人皆難免思考命運的存在與否。解釋命運的途徑很多,玄學、宗教、哲學⋯⋯如果說哲學是介於科學與宗教之間的學問的話,玄學又是什麼呢?有部份基於統計學的玄學,是不是能看作科學呢?到最終,哪一個更能安慰人?

於是我想也許可以將自己關於命運的開放式無邊際探索,匯集成這個 #問天問大地 系列。